欢迎来到她全女性网!

同伴曾预言莫言获诺奖 给其灵感写出《红高粱》

情感故事 时间:2016-07-14

【www.dotaquan.com--情感故事】

 同伴曾预言莫言获诺奖 给其灵感写出《红高粱》

高密东北乡

作者:苏晓明

在高密东北乡,莫言的小同伴都已到了花甲之年。他们出生在同一片贫瘠之地,同为让人头疼的“炮”孩子,也都为“逃离乡村”的梦想奋斗过,然后最终,大都数人仍是回到了曾想要摆脱的乡村。他们时不时也会想起同为“炮”孩子的莫言,“能做好同伴就够了。”

原题:逃不出土地的“炮孩子”:莫言的小同伴们

在高密东北乡,莫言的小同伴都已到了花甲之年。他们出生在同一片贫瘠之地,同为让人头疼的“炮”孩子,也都为“逃离乡村”的梦想奋斗过,然后最终,大都数人仍是回到了曾想要摆脱的乡村

本刊记者/苏晓明(发自山东高密)

声明:刊用《中国消息周刊》稿件务经书面授权。

方言军本年61岁,除了种地,他和老婆还开了间豆腐坊,他天天早上骑着三轮摩的,到周围几个村落吆喝卖豆腐。

他此外一个身份,是莫言最要好的儿时玩伴和小学同学。但关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方言军很少说起,“有些话,说多了说少了,都欠好”。

在过去几十年中,特别是莫言成名后,他们晤面的时机很少。时不时晤面,仅限于点头寒暄,不再像小时一样说个没完。在他心中,莫言已是名人,而本身是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农村的老百姓,他们之间除了同学情分,再无关联。

与方言军感受相同的尚有许为明和张慕礼,他们都已年逾花甲,儿孙满堂,脸上刻满皱纹。他们还习惯称莫言为管谟业,仍是那个浑身泥土的黑孩儿。

“不让管谟业上,我也不上!”

1月24日,阴历腊月二十四,高密东北乡逢四九赶大集,集市上熙熙攘攘,黑脸少年手里攥着鞭炮来回窜,冷不丁放一炮,让人“哎呀”一声跳起来;汽车灰头土脸穿梭在坑洼不服的乡间道路上,车上挤满了回家过年的人。

跟绝大都数单调乏味的中国农村一样,年关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。方言军的豆腐坊也忙得不行开交,早上七点多,他慌忙吃了点馒头咸菜,骑上摩的,拉上一车豆腐就出门了。

方言军身段不高,健硕,肤色黝黑得仿佛深秋季节的红高粱;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,提及话来慢悠悠的,风趣感十足。他卖豆腐已经20年了,是土生土长安全庄村人,与莫言从小摸爬滚打一起长大。

方言军和莫言、许为明是村里出了名的“炮”孩子——淘气、碎嘴、吹牛撒谎。在莫言后来的小说《四十一炮》中,“炮”被这样描述:“‘炮’是一种言说的状态,也是一种说话的腔调。是一种愉快,也是一种缔造……情绪高涨,灵感大发,口齿利落,如同大河奔流,滚滚不停,手舞足蹈,眉飞色舞,忘乎所以。”

他们一起到河里抓蛤蟆,在讲堂上放出来,十几只蛤蟆在教室里乱蹦;他们也常常是老师体罚的对象,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。

1959年时,方言军6岁,食品好像一夜间就消失了,末了只能吃茅草。村里有一座土地庙,按习俗,死了人要到那里烧纸,哭哭啼啼向土地爷爷“报庙”,注销死者在人凡间的户口。那些日子,土地庙前常常排着队,最严重时村里一天死去十几个。方言军家是贫农,莫言家为中农,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。这成为方言军无法抹去的记忆。

方言军和莫言的小学,原本是村里独一的地主家的房子。地主姓单,土地和房子都被没收,单家兄弟中的一个跑到青岛,另一个逃到了台湾,成了反面典型。

在小学班上,莫言个子矮,坐在前面。方言军说,他很钦佩莫言的智慧和才能,许多课文,莫言只看一遍就能背下来,之后绘声绘色讲给他听;有一次写作文,题目是《春天的果园》,莫言看到本身得了95分后,跑去找老师说:“我这篇作文应该得105分。”

莫言念书时很投入,基础听不见别人喊他,管家人常在用餐时家人满村落找他,他却在出产队草垛里看书,什么也没听到,为此也挨了不少打。

1966年,这些农村“炮”孩子都成了红卫兵,戴上红袖标,本身认为很神态。他们办了一张《蒺藜造反小报》,莫言是主编。“造反造反造他妈的反,毛主席号召我们造反!砸烂砸烂全他妈的砸烂,砸烂资产阶级教育路线!”这是第一期内容,可惜只此一期,便被老师封杀。

为了对抗班主任,许为明记得,他们常常偷偷在黑板上写班主任的坏话、标语。尚有一次,他们把一条板凳放在班主任必经之路上,害他摔了个大跟头。班主任不用想就知道是他们干的,找到莫言的父亲说:“这孩子学校管不了,不让他上了。”

方言军也乘隙找到了不上学的托词:“不让管谟业上,我也不上!”他说认为上学很没意思,当时他们五年级刚读了一半。

后来班主任找到方言军,希望他继续上学,但方言军拒绝了。此刻回想起来,他认为可能是由于本身乒乓球打得好,在县里数一数二,老师想让他代表学校到场竞赛。

许为明不久后也辍学归家。“炮”孩子们又聚在一起,割草、放牛、挣工分。那时劳力一天能挣12分,妇女挣10分、8分,小孩7分。

莫言后来的成名作《透明的红萝卜》中的黑孩,原型便是这时候的本身,不外方言军说,黑孩的身上也有他们饥饿、劳累、枯燥、乏味的童年。他们内心早早埋下了逃离的种子,根深蒂固。

命运的十字路口

张慕礼比莫言大三岁,而今头发稀疏,身形消瘦。他说:“国家全部的运动,我都摊上了,奋斗了一辈子,依旧两手空空。”

小学班上,他坐在莫言后面。文革时,因为校长老婆是本钱家出身,他们常常把校长揪出来,让他低头认罪,“怎么能阶级不分呢?”

他们在街上常常跟人对口号。

“将革命——”

“进行到底!”

“毛主席——”

“万岁!”

他们喊上句,别人对下句;若是答不上来,就不让走。

他说此刻来看是“瞎胡闹,有些幼稚”,但话锋一转,又说:“此刻的人永远达不到那个境界,那时都是夜不闭户的,此刻人心都复杂了。”

小同伴们经过短暂的交集,便各奔前程。张慕礼有两个哥哥,家中不缺劳力,他得以一路读到高中。但几乎全部小同伴的想法都是——离开故乡。“呆在农村种地能有啥出息?仍是得去大多市,才有出息。”

方言军和许为明在出产队干了几年,都出去打工了;莫言通过干系进了高密第五棉油厂,成了暂时工司磅员。这是暂时工中的美差。然而莫言并没有满足,他曾描述过当时的心境:“白昼做梦,也是若何冲出牢笼、离开故乡。”

莫言笼络厂里有部队干系的同事,改小了一岁年岁,胜利入伍。张慕礼在高一辍学也去参军。

招兵前,莫言找到方言军,拉他一起去。方言军也很想当兵,一是文革遗留的革命热情,二是想到都市落户,不外他父亲死活差异意。方言军也理解,母亲有病,他是家中宗子,下面尚有4个弟弟,他一走,父亲的担子就太重了。

许为明的念头则是稍一出现便本身取消了。他8岁时死了父亲,母亲一个人养活兄弟三个,生活极为不易。

当兵,成为这些“炮”孩子们的人活路口。这一别过,便永远走上了差异的将来。管谟业后来成了作家莫言,方言军外出修铁路,许为明四处挖煤为生。

许为明先是去吉林挖煤,后来又到了兖州煤矿,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,他很满足。他耿耿于怀的是,像他这样四处打工的农村人起初被称为“盲流”。他认为本身从未被都市采取。

煤矿上常有事故、死人,每次下井,都有一种生怕不能活着回到光明世界、又只能在黑暗世界谋生的心惊胆战的绝望。他开始念着故乡的好,又回到了故乡。

在外漂流了15年后,方言军也回到了安全庄。他们到都市落户的心愿没有达成,最终继承父业,包了十几亩地,种小麦,日出即作,日落则息。

只有从军的张慕礼胜利把户口转出了农村。他在济南当了6年又3个月工程兵,始终没能提干,便于1979年复员回家,在本地供销社当司机,从今成为事业单位正式职工。他和一个从未谋面的邻村姑娘结了婚,老婆是农村户口,家中尚有些许土地,张慕礼依然忙着春种秋收,但名义上,他已逃离了乡村。

“你比我也好不了哪里去,不信你写写高密东北乡”

刚到棉油厂工作时,莫言谎称本身上到初一年级,不想被邻村一个小伙子当众拆穿。这个小伙子名叫张世家,后来成为莫言为数不多的好友。

张世家住在东风村,离莫言住的安全庄村约3公里,也是个出了名的“炮”孩子。在报告文学《高密之光》里,莫言寥寥几笔勾画出张世家的形象:“瘦如猿猴,一双锐利的眼睛深深嵌在眼窝里,嘴里两排漆黑的被含氟水毒害了的牙齿,能说能写能喝酒能抽烟不洗衣服有济公风度挺可爱的。”

两人在棉油厂相识,一直较着劲。“批林批孔”那几年,两人各显神通,都成为厂里讲话代表。

莫言参军后,张世家去乡党委给“秘书”当“秘书”,兼土记者,专为党委书记、乡镇长写报告、发言稿和典型材料,偶然也在报纸上发表几篇“豆腐块”。

时间步入80年月,莫言开始在文坛立名。张世家写得一点不比莫言少,一年的文稿能装一麻袋,但大多千篇一面。张世家曾写过一篇文章《我与莫言》,文中布满懊悔:“(写的文章)到头来一文不值,后来翻翻,真想大哭一场,这10年我干了些什么?”

1984年,莫言回家探亲,两人酒过三巡,郁郁不得志的张世家发表了一些对官场的恼恨和不满,莫言劝他少说为妙,“走本身的路,中国在变。”张世家当即回敬说:“你比我也好不了哪里去,发表的几个破小说在我看来,没啥了不得,哪个是你本身的经历?不信你写写高密东北乡,写写我们的童年?”

一句话好像点醒了莫言。张世家给他讲了高密公婆庙大屠杀的故事,莫言很快写出了《红高粱》。莫言曾说:“《红高粱》是我写的,但高粱种子是张世家帮我种下的。”

张世家想过当官,但在乡党委十年,深知官路难为。作为具有乡绅气、有抱负的乡镇文人,张世家理解本身不适合这条路。县里曾调他去担任报道组长,他也回绝了。

那几年,莫言非常高产,小说一部接着一部。张世家却放弃了文学梦,烧掉了十几麻袋稿子,走上了创业之路。莫言勉励他:“树挪死,人挪活,大不了回你的大栏。”后来张世家建立天达药业,成为本地大名鼎鼎的农民企业家。

莫言写了数篇文章为张世家“捧场”,如《天达奇人》《奇人奇药》《故里的药》《红高粱与张世家》等。张世家对莫言的作品每本必读,并最早预言莫言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他出身中医家庭,一直希望莫言能写一本关于乡村大夫的书,末了他等到了莫言的长篇小说《蛙》。

“千万不要把我写成反动的人”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方言军、许为明和张慕礼,与莫言的交集越来越少。

张慕礼在供销社时,莫言为了清净曾躲在那里写作,两人偶有晤面。有一年,张慕礼驾驶供销社解放汽车进京拉塑料,由于没有进京证在通州被拦下。他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找莫言帮忙,莫言没能帮上,两人坐着聊了一小会,张慕礼就急忙离去,最终开着空车回到高密。他说,“我知道莫言说了不算。”

1991年,供销社倒闭,张慕礼被分配到高密棉油厂大栏分厂工作,8年后,棉油厂也倒闭了,他成了下岗职工,从2005年开始每月领230元失业金,本身缴纳养老金。

张慕礼有两个儿子。为了把大儿子户口迁入都市,他在儿子13岁那年,找人把孩子年岁改大了6岁。13岁的儿子成了棉油厂的职工,但仍是无法上班,由张慕礼的老婆天天替儿子上班。二儿子则是超生,被罚了2000元钱。

两个儿子相继长大,到了成婚的年纪,张慕礼为两个儿子置办家业。2001年,他花4万元为大儿子在高密市买了一处平房,后来又经历了拆迁。10年后,该为二儿子置办婚房,耗费已涨到20万元。他拿出全部积蓄,东拼西凑,完成了人生中末了一件大事。2014年1月23日,张慕礼还清了末了一笔债。他如释重负:“终于没有饥荒了!”

方言军有二女一子,都已成家,他经营着豆腐坊,含饴弄孙,日子一每天好了起来。闲下来时,他常回忆起被批斗的小学校长,心里有点歉疚,“人家又没犯什么错,你说是吧?”

许为明过得比较清苦,几间瓦房内只有一套沙发算是像样的家具。他穿戴一件旧棉袄,对《中国消息周刊》说:“我不是诉毛泽东的苦,当时干一年打不着粮食。后来农村大包干就好了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你过得欠好是你本身的事了,怎么能说共产党欠好呢?”他不住强调,“千万不要把我写成反动的人。”

曾经“逃离农村”的梦想,他们都努力追求过,有的失败了,有的胜利。他们时不时也会想起同为“炮”孩子的莫言,“当时能做好同伴就够了。”方言军脸上挤满了笑容,眼睛望向远处。

除了出了名作家莫言,高密东北乡另一大的变化是,那位逃到台湾的单姓地主在1990年月回来了,捐了近百万元,建了一所小学。他从反面典型变成了爱乡人士。

张世家于2010年4月因肺病辞世,临别时枕边还放着莫言的小说《蛙》。莫言写下一副挽联:“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世家果真真君子;身在商海心系文坛吾兄到底是书生。”

2012年10月,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。往后,方言军与莫言只见过一面,他远远地与莫言点了下头,微笑致意,莫言也远远地朝他点点头,急忙离去。

(编辑:SN086)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dotaquan.com/qinggan/12176.html

推荐内容